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资料图)
经国务院批准,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于7月8日至9日在贵阳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论坛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举办17个主题论坛,“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应对”是其中之一。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贵州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之一。”
"中国天眼"
“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近年来,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服务山地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农村产业革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生态文明建设、能源保供、保障“FAST“安全运行等方面效果显著,防雹保护面积达5.5万平方公里,年均增雨量达25.5亿吨。
守正|人影与乡村振兴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古希腊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与自然的关系历经依存、开发、掠夺、和谐的进程,走至今日,依然秉承着“人是目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到——
气象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实施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
《中国气象局关于支持气象服务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到——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趋利避害能力。
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以人工防雹和人工增雨为主,还包括人工消云减雨、人工消雾、人工防霜冻等。
贵州省人影始于20世纪50年代,七十多年来坚持服务贵州人民的生产生活。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条例》,贵州省人影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多发频发。2022年是贵州省人影工作极不寻常的一年。
2022年1月4日发生冰雹,创历史最早记录,强度大,影响范围广;2023年4月连续出现多日冰雹,呈现出时段集中、局地影响大的特征。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的背景下,“三农”工作对气象条件更加敏感。
蓝莓、樱桃、蜂糖李、草莓、猕猴桃等都是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以蓝莓为例,中国是全球58个蓝莓主要贡献国之一,贵州省的蓝莓种植面积、产量及产值均位列全国第一。小小的蓝莓关系一个产业发展、一个区域产值、一方百姓生活。
每年3月正值蓝莓生产的关键时节,亦是冰雹多发时期。如果蓝莓遭受冰雹侵袭,农民这一年的收入就将“打水漂”。
《实施意见》提出,加强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坚持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助农增收并举。
在实际工作中,结合蓝莓种植布局,提前做好冰雹的上下游联防部署,在防雹作业中加大作业用弹量和作业频次,对冰雹“迎着打、对着打、追着打”,最大限度减轻冰雹灾害的影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蓝莓是这样,樱桃、蜂糖李、草莓、猕猴桃等特色农业产业亦是如此。2022年全省作业站点按照省气象局的统一部署,开展防雹作业,作业量为历史极值。
2022年防雹作业保护面积,烤烟在100万亩左右,经果林600万亩左右,防雹减损综合效益超过30亿元。
创新|人影与中国天眼
贵州防雹工作有一个重点,“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台址所在的位置,从西北、偏西和西南三个方向均有冰雹入侵的可能,这无疑给防雹工作增加了难度。
2023年雨季的一次冰雹。当天,大屏里的实时气象监测资料显示,两个冰雹云团正向平塘县境内移动。这意味着,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下简称“FAST”)区域面临遭受冰雹袭击的风险。
面对奔袭而来的冰雹云团,受影响范围内的贵阳、安顺、黔南等市州15个区县约60个防雹作业站点根据省气象局统一部署开展上下游联防作业,处于FAST台址最后一道防线的光明、航龙两个防雹作业站点全力开火、高频次作业……守住了天眼安全。
黔西南女子炮班
FAST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但其反射面板极易受外力冲击损伤。而另一面,贵州气候多变,年均雹日42天,最多达68天。
面对这一矛盾,全省一盘棋,建立了防御主动、部门互动、国省联动“三动机制”,形成预警沟通、联防作业、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综合防雹,全力保护FAST安全运行。
在空域协作重点领域,贵州省气象局与民航贵州空管分局通力合作,推动人影座席入驻贵阳民航空管,研发的空域自动化申请系统与贵阳民航空管无缝对接,FAST联防区平均批复耗时缩短了1分10秒,为“争分夺秒”的防雹作业抢抓了更有利时机。
根据冰雹路径,以FAST台址为中心,贵州气象部门创新建立包括防御作业重点区(120公里—80公里)、防御作业加强区(80公里-50公里)和防御作业核心区(50公里-5公里)的作业布局,并且在FAST的西北方向和正西方向增建9个固定作业炮站。
当前,联防区域作业站点达到102个,初步形成了上下游协同配合作业的火力点布局,确保FAST联防区遭受冰雹时,能够“火力全开”。
踔厉|人影与无人机增雨
2022年夏季开始,贵州出现持续性极端高温干旱,影响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区),干旱程度为1961年以来最重。2022年,双机协同作业飞行145小时,较常年增加195%,飞行架次增加1.5倍,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
与此同时,贵州省气象局积极争取中国气象局支持,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派遣“及时雨”无人机赴贵州开展增雨抗旱工作。国省联动贵州大型无人机增雨抗旱任务,意义重大,正式开启了贵州无人机增雨作业在全国引领发展作用。
2023年3月31日,“及时雨”无人机在贵州黎平机场自主驶入跑道并顺利升空,按照规划航线在海拔2100米的高度穿云作业,完成预定任务后安全返回地面,首飞圆满完成。
据介绍,执飞此次任务的“及时雨”无人机,翼展20.2米、机长11米、机高3.1米,是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联合腾盾科创,基于国产双尾蝎A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平台,为人工影响天气任务定制开发的专用无人机系统,配置了催化作业设备、大气探测设备、防除冰系统以及空地通信设备等,大大提高了增雨作业的科学性、精准性及安全性。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既苦且难,通常女性工作者不多。但在贵州,有这样一支队伍,女同志撑起了半边天,这就是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飞机增雨指挥科,今年3月1日,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与其他省份相比,贵州作业云层多对流云、冷暖云,这些都给人工增雨作业增加了难度。为提高人工增雨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从2019年开始,增雨指挥团队就开始“贵州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制定,仅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历史飞机增雨典型个例的统计、对比、分析研究,得出贵州飞机增雨16项关键技术指标,填补了贵州在该领域的空白。
奋发|人影与现代化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从2009年走来,今年的主题是“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根植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关乎人民群众福祉,人人是受益者、建设者、共享者。
贵阳开展增雨作业
紧密围绕《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关于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工作要求,以《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2023—2025年)》为工作导向,以国家人影项目和西南人影工程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全力推进国家(威宁)防雹试验基地建设和高原冰雹防雹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搭建产学研用试验平台,全力推进人影现代化建设,推动人影业务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人影工作正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贵州的落地生根发芽。人影是具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影的现代化建设,将生动地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成国内首个相控阵天气雷达冰雹云观测体系,在2022年“三基地”推进会中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将贵州基地所建立的工作机制作为样板供全国其他人影工程借鉴参考。
近年来与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及相关厂家联合开展防雹科学试验80余次,建立冰雹云定点识别和催化作业等指标并在业务中进行应用,得到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祖强肯定性批示。
开展人影现代化建设成果的科普宣传,与贵州日报集团联合开展“黔中人影”科普宣传活动,将人影现代化建设成就深度融入基础教育,天眼新闻APP连续30天进行专版宣传,贵州都市报整版新闻刊登,人影工作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
随着贵州人影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近在咫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晓娅
编辑 刘小钰
二审 苗国强
三审 赵晓娅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